后瓮粪池主要是储存粪液。经前瓮消化发酵、腐熟的粪便液体,由连通管流入后瓮,内合大量氨,是优质肥料。后瓮粪池口应有一个水泥盖板,平时盖严,取粪时打开。后瓮加盖还有防雨水和**安全的作用。 在寒冷地区,为防冻,可把前后瓮粪池上部脖颈加长,以做到瓮体深埋,可以达到防冻效果。 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,技术路线是污水和污泥接触的模式,沉积的污泥消化降解产生沼气、二氧化碳、硫化氢等消化气,消化气的上浮作用对 污泥产生扰动,消化气对污泥的扰动作用能够让污泥与生物菌群的混合充分,有助于消化降解。但底部污泥随消化气上升,气泡逸出后,污泥又重新向下沉淀,这 些上升和沉淀的污泥又重新污染污水。 在化粪池污水与污泥接触混合的技术模式下,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及出水水质,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来改善沉淀效果及出水水质,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小时。 三相分离化粪池技术是在传统化粪池的基础上,保留了化粪池中泥水混合的优点,增加了"污水、污泥、消化气"三相分离的技术,在化粪池的出水端设置三相 分离装置,使出水端的污泥、消化气与污水处理过程分离,避免气浮现象对污水处理的干扰。出水端的沉淀槽参照平流沉淀池技术标准,污水沉淀时间2小时之内。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合比进行试配,提出砂浆试配比例(重量比),并根据测定现场砂的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。水泥配料度控制在±2%以内;砂等配料度控制在 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,投料顺序应先投砂、水泥、掺合料后加水。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,不得少于 砂浆应随拌随用,水泥砂浆分别在拌成后内使用完毕。 基层处理、弹检查井直径十字中心线,(基层处理需在硬基上,并且水平。)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,并根据设计井底直径砖墙厚度弹出井底墙身内边线及外边线。 摆砖,开始砌筑时先进行摆砖,排出灰缝宽度,内灰缝应尽量缩小,全部采用丁砖砌筑,上下层砌筑使各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。检查井砌筑是熟练技工。 砌筑排水检查井 砌筑前砌块应充分湿润。 检查井内的流槽,宜与井壁同时进行砌筑。 砌块应垂直砌筑,需收口砌筑时,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进行收口,四面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大于3cm,偏心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应大于5cm. 砌块砌筑时,铺浆应饱满,灰浆与砌块四周粘结紧密、不得漏浆,上下砌块应错缝砌筑。竖缝宜采用挤浆法或加浆方法,使其砂浆饱满,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、瞎缝和假缝。在砌筑检查井时应同时安装预留支管,预留支管的管径、方向、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,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,预留支管管口宜采用低强度等级砂浆砌筑封口抹平。 砌筑时应同时安装爬梯,按设计制作(防腐处理)及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。 内外井壁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。掉入井底的砂浆及杂物,应及时清除干净,砌体大放脚的摞底尺寸及收退方法,符合设计图纸规定。 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应与井内壁平齐。 砌筑排水检查井井框(盖)安装 井圈与井身四周加固混凝土宜一并浇筑、连成整体,同时应严格控制井圈安装(浇筑)标高,确保井圈顶与井框底的安装调节空隙小于1cm,空隙处应用铁制楔型塞固定、高标号砂浆填充,井框(盖)安装完毕后48小时内不应碰撞。 按设计要求配制砂浆。 砌筑前砌块应充分湿润;砌筑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,现场拌制应拌合均匀、随用随拌。 排水管道检查井内的流槽,宜与井壁同时进行砌筑; 砌块应垂直砌筑,需收口砌筑时.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收口;圆井采用砌块逐层砌筑收口,四面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应大于30mm,偏心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应大于50mm; 砌块砌筑时铺浆应饱满.灰浆与砌块四周粘结紧密不得漏浆上下砌块应错缝砌筑; 砌筑时应同时安装踏步,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; 内外井壁应采用水泥砂浆勾缝;有抹面要求时,抹面应分层压实。 严格按设计的墙后要求。砌砖应做到墙面平直、边角整齐、宽度一致、夹角应对齐,上下错缝,内外搭接,使井体不走样。控制砂浆拌合时间(机拌一般为1~1.5min),确保砂浆稠度(标准圆锥体沉入度测定一般在8~10cm),灌浆和坐浆规范(缝宽一般为10mm,误差不大于±2mm)等。